fbpx

 


 

思考一件事:如果想达到财务自由,过程中你会遇到什么问题?

《富爸爸穷爸爸》算是创造「财务自由」这个名词的书,书中有提到定义:
财务自由=非工资收入>总支出x2

非工资收入〈被动收入〉是总支出的2倍,这样的定义看起来已经很完整。
为什么不是1倍而是2倍?

因为如果收入刚好等于支出,你没办法存下钱、也没有抵抗风险的能力。
达成财务自由的意义,是你不用再为了金钱出售自己的时间
于是,大多数人解法就是上班赚钱然后去投资领配息或赚房租。

问题是你只要加减乘除算一下,
如果只想靠投资来创造现金流,最快也都要工作15~20年才能达到,
这还是属于高薪的状况,一般人花30~40年可能都还存不到需要的本金。

如果70岁达到财务自由,你满意吗?
50岁财务自由呢,你满意吗? 那40岁?35岁?30岁?
每个人的答案不同,也没有标准答案。

当年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时,
发现自己心中真正的渴望是3~5年内,最多10年内达到财务自由,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答案。
10年是我的答案,你可以填入你自己的。
有了真正的答案,就要开始找解答。

那时候我把富爸爸穷爸爸的全套系列书翻过一遍,一直想从书里面找到一个方法或密技,结果发现作者罗伯特清崎的方法主要是靠房地产,而且他从来不细谈方法的细节。

当时我思考2个疑问:

问题(一) 就算书中有明确写到方法,真的能够复制吗?
美国和我们的状况不同,年代时间点也不同,他靠投资快速成功的案例,是运用杠杆赚到价差。
显然他的方法我不能复制,至少以我当年的能力与条件做不到。
客观来说,每个人适合的方法不见得一样,而且别人成功的方法你不见得能够复制。
举例来说,你不可能再开一间Facebook、谷歌,
即使做得一模一样都不大可能有类似的成就。

问题(二) 即使他什么方法细节都没谈,这本书依然畅销全世界。
是否代表方法细节其实并不是最关键的事?
如果方法不是关键,那什么才是关键?
这点疑惑后来我慢慢有找到解答,我发现几乎每个人财务自由的方法都不大一样,而且总有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,要复制并不容易。
但有趣的事情是,当和这些朋友谈到关于财务的理解时,我们的想法通常大多是一致的。

方法无法复制,但想法可以复制。

许多人会误以为没钱的因素是因为没本金,所以没办法投资或创业,但其实不是这样。
尤其当潜意识认为自己没钱时,我们很容易只聚焦在赚钱反而忽略了事情的本质。

其实财富的本质不是钱,钱只是一种代币工具、印着数字的纸
财富的意义是「价值」,而价值来自于「解决问题」
白话来说,就是你只要能对别人创造够大的价值,金钱自然而然会流到你身上。
而主动收入与被动收入的差别,则是在于你创造价值的效率高低,主动收入的成长范围有限,因为你创造价值的方法始终都离不开你。
而被动收入之所以能是被动,是因为你让一个问题更有效率被解决,即使你没有继续投入时间也能持续创造价值。
注意,问题的本质并不是你资源有多少,而是取决于解决问题的方式

其实资源去找就会有,当你创造价值的能力越强,你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值钱。

因为创造价值、解决问题的方法,甚至即使是投资,未来对你而言都是不确定的。
过程中你一定会困惑、怀疑自己。
真的假的都不是正确的解答,因为未来没人知道。

思考这个问题时,我在哲学的书上找到了解答,因为哲学问题比财务问题更难解。 书上提到哲学家们在思考一个问题:「什么是上帝? 」
但哲学家们的解法很有意思,他们靠一个问题来找解答:「什么不是上帝? 」
比方,桌子不是上帝、石头不是上帝、教皇不是上帝...
只要排除了所有错误的答案,你就会接近正确的答案。

看到这个思考方法让我想通很多事:「想想看,怎么做10年内『一定无法』达到财务自由? 」

只要不断避开这些事、修正自己的缺点,就能更接近财务自由一步!

#

No responses yet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

× How can I help you?